實驗室研發凍干機(冷凍干燥機)的工藝原理核心在于在低溫、低壓條件下,使物料中的水分(或其他溶劑)直接從固態冰升華為氣態,從而達到干燥的目的,同時最大限度保留物料的原始結構和活性。其工藝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關鍵階段:
一、預凍階段:
1、目的: 將待干燥的物料(通常是溶液、懸濁液或濕的固體)全部凍結成固態冰晶結構。這是后續升華過程的基礎。
2、原理: 物料被置于凍干機的干燥室擱板上。通過擱板內部的循環制冷劑(或直接制冷)或冷阱輻射,將物料溫度迅速降低到其共晶點(對于溶液)或共熔點(對于晶體混合物)以下,通常遠低于水的冰點(如-40℃到-50℃或更低)。此階段的降溫速率(慢凍或速凍)對最終凍干產物的結構(如冰晶大小、孔隙率)和活性物質的保留至關重要,需要根據物料特性精確控制。
二、一次干燥/升華干燥階段:
1、目的: 在維持物料凍結狀態的前提下,將固態冰直接轉化為水蒸氣并移除。
2、核心原理:
真空建立: 真空泵啟動,對干燥室持續抽真空,使系統壓力顯著降低(通常在幾十到幾百帕斯卡范圍內)。
低溫維持: 擱板溫度保持在較低水平(通常在-30℃到-10℃或根據物料設定),確保物料核心溫度低于其塌陷溫度或共晶/熔點,物料始終處于凍結狀態。
升華發生: 在低溫和低壓環境下(遠低于水的三相點壓強610.5 Pa),冰分子獲得足夠的能量,不經過液態水階段,直接從固態升華為水蒸氣。這個過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(升華潛熱)。
熱量供給與平衡: 擱板提供可控的熱量(通過內部加熱介質循環),精確地補償冰升華所需吸收的熱量。熱量不足會導致升華過慢甚至停滯;熱量過多則可能導致物料局部融化或塌陷(破壞多孔結構)。水分在物料內部升華后,通過物料干燥層留下的多孔通道擴散出來。
水汽捕集(捕獲): 升華產生的大量水蒸氣被位于干燥室和真空泵之間的冷阱(冷凝器) 高效捕捉。冷阱溫度遠低于干燥室(通常低于-50℃,可達-80℃甚至更低),水蒸氣接觸到冰冷的冷阱盤管表面時,迅速凝華成冰附著其上,從而防止水蒸氣進入真空泵造成損壞,并維持系統所需的低壓環境和低的蒸氣分壓差(驅動升華的關鍵動力)。
3、關鍵點: 此階段移除的是物料中絕大部分的自由水(約占物料總水分的90%以上)。升華速率由提供給升華界面的熱量、水蒸氣通過干燥層的傳導速率以及冷阱的冷凝能力共同決定。通常持續時間最長。
三、二次干燥/解吸干燥階段:
1、目的: 移除一次干燥結束后,殘留在干燥物料內部的、與物料分子(如蛋白質、多糖)結合較緊密的結合水。
2、原理:
溫度提升: 在維持高真空的條件下(真空度可能比一次干燥更高),逐步(有時甚至是階躍式地)提高擱板的溫度(可從室溫到60℃甚至更高,具體取決于物料的耐熱性)。
解吸發生: 提高的溫度賦予結合水分子足夠的能量,使其從物料分子上解吸(脫附)下來,轉化為水蒸氣狀態。
真空移除: 解吸出來的水蒸氣同樣被冷阱捕獲。
3、關鍵點: 此階段雖然移除的水分總量較少(約占物料總水分的5-10%),但對于最終產品的水分含量、長期穩定性和復溶性至關重要。需要精確控制溫度和持續時間,避免過熱導致物料變性或降解。
